“我覺得音樂人的成功就是99%的機遇加1%的努力,這是非?,F(xiàn)實的一點。”在藝術(shù)行業(yè)摸爬滾打了很多年,兩個女孩依然在堅持自己的音樂夢。如果一定要問是什么讓她們堅守初心,一直創(chuàng)作,是金錢嗎?是理想嗎?是熱愛嗎?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她們說:“因為音樂是救贖生活的良藥。”
不久前,曾雪雅,鄒念慈的全國巡演《蜜桃》終于來到了重慶站,于1月6日在重慶江北的MAO livehouse進行演出。雪雅和念慈帶著自己的原創(chuàng)歌曲,并將演出設(shè)計成電臺的形式向觀眾們展現(xiàn)了一場音樂盛會。
鄒念慈演出現(xiàn)場照片
蜜桃:是“ 互補” 友誼的情愫
曾雪雅和鄒念慈相識于一場音樂比賽中。
某天,鄒念慈在音樂軟件上看見了曾雪雅給她的私信:我來你的城市武漢了,你會來聽我的演出嗎?鄒念慈開心赴約,之后,在一次機緣巧合下,兩人參加了同一場比賽,念慈是第一名,雪雅第二名。命運的齒輪將兩人拉近,兩人也因此結(jié)緣,成為很好的朋友。但直到很久之后鄒念慈才知道,曾雪雅的私信是群發(fā)的。這讓她感到驚訝又好笑。但,也許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讓她們相遇。命中注定的緣分,成就了這段蜜桃般的甜蜜友誼。
在她們眼中,彼此都是對方重要的朋友。鄒念慈分享:“我第一次巡演,曾雪雅教會我很多演出需要具備的知識,與此同時,她也在教我怎么做一個愛生活的人。”比如,曾雪雅打游戲會點香薰,所以鄒念慈也會。曾雪雅對生活擁有的足夠儀式感,讓鄒念慈認為:“跟她做朋友,讓我在生活層面變得更好,這些是我在原生家庭沒有學(xué)習(xí)到的東西。”
彼此互相成就,一起成為更好的人,就是這段美好友誼能夠延續(xù)以及工作上配合默契的原因。在曾雪雅看來,鄒念慈教會她更少地去感情用事:“她其實是一個邏輯很清晰的人,而我是非常沖動的一個人,我很容易感情用事,如果說我是燒開的水壺,那么她會讓我冷卻下來,讓我好好地用腦子去想事情。”感性與理性的碰撞,“互補”這個詞在兩個人的友誼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曾雪雅(右一)與鄒念慈接受商界青年采訪
音樂是治愈生活的良藥
對音樂的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有人會認為音樂是逃離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途徑,但曾雪雅表示:“音樂已徹底成為我生活里的一部分,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鄒念慈則認為:“音樂就像藥一樣。”在她的創(chuàng)作中,作品一定是情緒先行,想出發(fā)才會出發(fā),同時也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治愈了自己,希望聽眾們聽到它的時候也愿意讓音樂成為一種藥去治愈自己。盡管音樂已經(jīng)徹底融入她們的生活,但在她們眼中,音樂仍然是一個可以穿越時空的東西,每次戴上耳機就會把聽眾帶回到當時的情景中。
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鄒念慈嘗試了多種方法,一般都是以豐富靈感為主。“在我想創(chuàng)作時,腦海會先浮現(xiàn)出中心句子,在我沉浸在情緒中,就會產(chǎn)生創(chuàng)作旋律的靈感。所以可能是詞先行,也可能是曲先行,但當下的大部分創(chuàng)作是先有完整的編曲,我?guī)肭榫w,再創(chuàng)作歌詞。”因為在創(chuàng)作中總是帶有自己真實的情緒,所以歌曲也總是能觸動觀眾的心弦。音樂就是這樣,只有真正地融入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才有可能去治愈別人。音樂人將自身情感力量傳達給聽眾時,讓聽眾得到慰藉的同時,自己也收獲滿足。 在創(chuàng)作中,鄒念慈也會遇到瓶頸,并且每個階段都不一樣。“有時候會覺得自己曲風(fēng)太多變,找不到自己的辨識度,有時候又覺得自己寫的歌在現(xiàn)場很難跟唱,會有不同的挫敗感。”但這同時也是在不斷地進步,不斷自我審查的一個過程。面對現(xiàn)在的瓶頸,鄒念慈有了現(xiàn)在的答案,或許過一段時間這個答案又不一樣,但是在一步步地疏通中,總會尋找到答案。這就是音樂的魅力與生活中不可解決,只能麻痹自己的瓶頸不同。音樂中的瓶頸推動音樂人進步,而能夠進步本身也能帶給他們無窮的滿足。
鄒念慈表示:“希望自己創(chuàng)作的東西可以是治愈他人生活的良藥,能夠治愈心靈的傷痛。”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這也一直是她所堅守的初心。而在演出時,鄒念慈對自己也有要求,“要唱到聽眾的心里面去,要是聽眾覺得好聽,那就行,要是有共鳴,那更好。”有時,聽眾不跟唱,她會有淺淺的失落,甚至一度有些梗塞,難以開口。但終究而言,這是一種課題分離:創(chuàng)作音樂是她的課題,聽眾如何看待是聽眾的課題。她只需做自己,熬好這份生活的良藥就好。
曾雪雅現(xiàn)場演出照片
音樂人是生活的治愈者
一路走來留下了很多印象深刻的事情,對于鄒念慈來說,最難忘的便是在一次舞臺中出現(xiàn)的意外。突然的失聲讓鄒念慈不知所措,隨之而來的不是埋怨,而是聽眾靜靜地揮動閃光燈,默默跟唱,傳遞鼓勵。那份溫暖恒久,一直延續(xù)到了現(xiàn)在。“可能以后我出演更多現(xiàn)場,上過更大的舞臺,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但我也沒有辦法忘記從臺下傳遞過來的溫暖。”但是對于現(xiàn)在的曾雪雅來說,能成為她力量的來源的其實是每一個不認可她的人:“我聽到過的所有不認可以及不好的評價都不會成為我情緒上的絆腳石,而會成為我的力量,所有的痛苦都可以轉(zhuǎn)化成往前走的動力,不僅僅是因為我本身就喜歡音樂這個事情,也是因為我是個犟種。如果有一天功成名就,我要到他面前問一句,‘你再說一遍誰不行?’。”也許是心有不甘,也許是天生傲骨,但更多的是對音樂的喜歡,對自己的自信。心中有熱愛,便會破除萬般阻礙堅持下去。
在音樂的學(xué)習(xí)與成長的路上,鄒念慈與曾雪雅拒絕因為流量而焦慮,她們表示會更加專注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上。在舞臺上,鄒念慈變得更加坦然。不僅是更坦然地站在舞臺上表演和說話,最重要的是一路走來互相有了更深的默契,成為很好的朋友。“以前每次看到下面的聽眾,會覺得他們是在審判我,他們是在審判我的現(xiàn)場跟我的CD到底唱得像不像?會不會走調(diào)?但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其實大家就是為了見面,為了旅行。大家都是懷著溫暖的期許來的,所以你站在那里就好。”如果大家想聽見完美的音樂人的聲音,他可以上音樂軟件,可以聽MP3,但他們來到了現(xiàn)場,就只是為了看見最真實的音樂人,所以只需要做最真實的自己就好。因為同行,所以共鳴,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面對自己音樂路上的挑戰(zhàn)與變化,鄒念慈認為,首先要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科學(xué)地分析歌是不是音律的問題,或者歌詞實際上是不是太小眾。“因為好幾句歌詞才表達出一個意思,別人就很難跟唱,要爭取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多地創(chuàng)作,不要被之前的作品束縛。要去創(chuàng)作新的能引起共鳴的歌,而不是糾住原來的歌。”關(guān)于這些所有的挑戰(zhàn)和變化,曾雪雅卻有著不一樣的心態(tài):“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本來就會遇到很多挑戰(zhàn),一直提前想為這些事情做準備,反而會讓你的成長變得沒有意思。可以享受,不管快樂還是痛苦也好,就是生命給予你的東西,順其自然去接受好了。”音樂人是如此,藝術(shù)家是如此,我們都是。
鄒念慈現(xiàn)場演出照片
結(jié)語
在曾雪雅和鄒念慈的眼中,音樂是生活的一部分。她們在音樂中才能展現(xiàn)自我,尋找真實的自己。音樂是治愈生活的良藥,她們用音樂治愈著自己,也治愈著他人。在自媒體時代,知名度是一個結(jié)果。但她們的演出并不只是為了知名度,而是為了一個能夠讓自己和自己的作品被看見的舞臺。
撰稿:鄧欽元;攝影:饒夢媛;攝像:李蘇靜;編輯: 曹玉
評論
全部評論(3)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