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問:“最合適的一種家族財富資產配置比是怎樣的?”實際上,這是一個無解的命題,畢竟每支基金的風險屬性都不同。
小米上市,收獲數百倍回報的晨興資本一躍成為傳奇。
追溯晨興資本的歷史可知,它最早是香港恒隆集團創(chuàng)辦人陳曾熙的后代陳啟宗、陳樂宗兄弟在美國創(chuàng)立的晨興家族基金。2008年前后,晨興資本對外募資才漸漸成為了一只開放式基金。晨興捕獲小米,堪稱全球范圍內家族基金收獲超高回報的經典案例。
家族基金,保證了歐美很多富豪家族的百年延續(xù),比如赫赫有名的摩根辦公室。而在國內,越來越來富豪通過成立家族基金完成財富的傳遞,除了晨興資本,還有由馬云、蔡崇信等聯(lián)合設立的家族財富基金B(yǎng)lue Pool Capital;吳亞軍成立的家族基金雙湖資本;王健林成立的由第二代管理的PE基金,陳天橋的盛大資本……
對于VC/PE而言,家族財富正是一群隱秘而闊綽的金主。“一些體量比較大的家族基金配置中,私募股權占比最多是在50%以上,市場平均占比大概是在20%左右。”北京一家資產配置機構的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中國家族基金現(xiàn)狀:
執(zhí)掌200萬億資產,內地二代涌現(xiàn)
“家族基金核心是委托人的資產保全,避免因家族內部分裂而分化了資產的價值??傮w上,國內家族基金還是萌芽階段,業(yè)務很不成熟,更多還是以理財產品為主。” 一位北京知名金融服務集團管理人向記者介紹,他的團隊曾為很多富有家族設計方案。
世界上最知名的家族基金之一,是1838年就已成立的美國摩根家族,摩根辦公室也是嚴格意義上的第一個只為一個家族服務的單一家族辦公室;之后的1882年,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建立了洛克菲勒辦公室,都是讓人望其項背的家族基金。
相比之下,國內家族財富管理顯然走得很慢。步長資產管理中心總裁姒亭佑曾在清科創(chuàng)業(yè)、投資界聯(lián)合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基金合伙人峰會上介紹,目前內地的家族基金基本都是第一代,有的進入到第二代;而在國際上,比如香奈兒家族等,都統(tǒng)傳承到了第六代,香港的家族也多處于第二、第三、第四代,所以香港地區(qū)相對比較成熟。
家族企業(yè)第一代富豪,大多數處于財富積累的階段,他們的資產還是成長時期,甚至處在不穩(wěn)定的波動中。而隨著財富積累,一些較為成功的大企業(yè)資產所有人,有規(guī)避資產損失的需求,自然會進行多元化資產投資的嘗試。
近年來,不少企業(yè)家迅速完成財富積累,躋身富豪行列。招商銀行和貝恩公司聯(lián)合發(fā)布的《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高凈值人群規(guī)模達到197萬人,全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體規(guī)模達到190萬億人民幣,中國私人財富市場增速較往年放緩,但仍具增長潛力,預計到2019年底將突破200萬億大關。
當然,也并非所有富有家族都設立了家族基金。一般而言,如果家族公司正處于創(chuàng)業(yè)階段,流動性很弱,很少能建立家族基金。在經過市場波動和投資風險的洗禮之后,富有家族的資產所有人已經對財富的積累和傳承有了新的認識,其中最大的不同:一是理念上更多家族接受基金管理運行,二是認識到基金管理的優(yōu)勢,三是逐步采取專業(yè)投資機構運作模式。
恒天財富一位專注海外基金和架構的分析師告訴記者,家族基金本身并非一定做成GP/LP的模式,單一家族資金亦可組成基金,基金董事負責管理,亦可從家族成員或者外部專業(yè)經理人遴選指派投資經理、行政管理人等負責基金運營事務,而家族成員可依照其合意的比例作為基金的股東。
其中在運作上有幾個主軸方向:1、家族基金在設立初期不僅納入可投資的現(xiàn)金,也可透過實物投資將資產納入基金管理范疇;2、基金資產及投向并非完全盲目選擇高收益,而是對自己熟悉的產業(yè)方向進行風險配置性投資 ,且投資選擇大多來自于封閉市場而非公眾隨手可得的公開市場邏輯;3、利用如配置 Key Person UL等方式將風險降低并穩(wěn)健放大資產總額,使得絕對收益增高。
此外,目前國內家族基金中還有一種常見的模式:通過幾個家族基金聯(lián)合,形成了合作經營的復雜形態(tài),這是因為市場不成熟,所以通過相互合作規(guī)避風險,減少投資損失。
這是一群隱秘的LP
私募股權配置占比最多達50%以上
上個月,服裝品牌Jorya的母公司欣賀股份有限公司提交A股IPO招股書,它的第二大股東是LVMH旗下私募基金L Capital Asia。鮮為人知的是,執(zhí)掌LV的伯納德·阿諾特家族先后在中國境內投資了至少8家公司,涵蓋珠寶、服飾、美容護膚等多種消費品類。
海外家族基金在中國進行投資并不罕見,除了直接投資于公司,他們也成為了國內眾多VC/PE機構的LP,例如專注跨境投資的凱輝基金,背后LP就包括很多歐洲豪門家族基金,如開云集團、法雷奧家族等等。
國內家族基金盡管起步較晚,也漸漸成為VC/PE圈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比如由馬云、蔡崇信等聯(lián)合設立的家族財富基金B(yǎng)lue Pool Capital;吳亞軍成立的家族基金雙湖資本;王健林成立的由第二代管理的PE基金,陳天橋的盛大資本等……“我目前了解到的體量比較大的家族基金配置中私募股權占比最多是在50%以上,市場平均占比大概是在20%左右。” 某資產配置機構負責人向投資界透露。
家族基金不是個人投資,不接受風險偏大的投資,所以多是分散化投資,也就是常說的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除了配置私募股權投資,家族基金同時也有配置海外權益類資產保險,對沖基金、房地產等資產類別。
沐盟集團董事長吳家富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內有條件的家族基金基本以信托為主要資產配置方式,而信托配置資產自然以股權、地產投資穩(wěn)健型投資為主。例如李嘉誠、潘石屹,吳亞軍、張茵等超級富豪們早已通過家族信托管理家族財富。
“國內的家族,現(xiàn)階段主要是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混合的模式,直接投資如進行股票交易、股權投資、其他產業(yè)投資,目前較多的是房地產和能源領域投資;間接投資模式比如參與保險業(yè)務,進行其他國家的貨幣配置等。”吳家富介紹。
擁有恒隆地產的陳氏家族從1986開始管理獨立的家族基金,并投資于私募股權基金和對沖基金等另類資產。陳氏家族基金從兩年前開始雇傭專業(yè)投資人,進行管理。
相比之下,吳亞軍家族成立的雙湖資本投資范圍更為廣泛。作為一家典型的、相對成熟的家族財富管理機構,雙湖資本以LP的角色注資了高瓴資本、紅杉資本、凱雷投資、真格基金、弘暉資本等投資機構。
同時雙湖也與寬帶資本、紅杉資本、北極光和金沙江創(chuàng)投共同發(fā)起設立母基金——云天使基金,完成對30多家初創(chuàng)企業(yè)的投資。當然, 雙湖資本也直投了很多企業(yè),包括Uber、Airbnb、美團、螞蟻金服、亞信、寶寶樹、百融金服等等。
馬云與蔡崇信等聯(lián)合設立的家族財富基金B(yǎng)lue Pool Capital成立于2014年,主要打理其阿里巴巴IPO所帶來的數十億美元的財富。根據財富管理機構海投全球的介紹,Blue Pool Capital投資方式參考了美國的耶魯大學基金模式運作,主要致力于長期投資,主要投資方向為對沖基金、醫(yī)療健康、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Blue Pool Capital截至2018年披露的投資交易總共有10起,已投資多只對沖基金及8個項目,包括華領、騰盛博藥、FogPharma、Rent The Runway等項目,其中華領通過IPO退出、Lytro被Google并購退出。”
當然,對于家族基金而言,并不是私募股權配置得多一些,收益效果就好。“家族基金的核心是投資的穩(wěn)定性,家族基金從業(yè)務上,首先是維持原有家族企業(yè)的運行,它始終強調的是風險性最小,投資收益穩(wěn)定。” 吳家富強調。
家族基金困境:
直接投,還是把錢交給別人投?
原始財富積累起來后,家族企業(yè)開始做投資,但在商場殺伐果決的企業(yè)家們,往往依舊喜歡自己做決策。
“他們認為自己的錢就要自己投,喜歡做決策,但又決策在自己不懂的領域,踩坑的幾率非常大。”姒亭佑認為,這樣的思路往往會導致家族企業(yè)對外投資的失敗。
在國際上,家族基金不同于家族企業(yè)管理,都是由職業(yè)經理人運營管理,他們更重視資產升級,資產增值,規(guī)避損失。在國內,盡管很長一段時間里都以家族自己來管理為主,但具有或者資產實力較大的企業(yè)也往往由第三方職業(yè)經理人來管理,目前市面上75%以上都是交給專業(yè)的第三方基金來管理。據吳家富介紹。
上述金融服務集團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從管理上來說,目前國內的家族基金有以下幾個特點:
1、不成熟,沒有嚴格的資產配置標準和投資管理訓練,無論是風險回報還是基金管理效果都與歐美的家族基金有很大的差距;
2、尚處于探索階段 ,很多國內家族基金管理基本處于半委托的管家模式,管理人的專業(yè)性不強,家族管理介入很深,職業(yè)經理很難發(fā)揮;
3、人才短缺,系統(tǒng)性地缺少家族基金整體設計、運營管理、產品設計、服務模式、戰(zhàn)略規(guī)劃,產業(yè)投資、技術分析、風險對沖、政策協(xié)同、合理避稅等職業(yè)人才,從長遠來看會導致家族基金難以進行全面展開。
“讓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專業(yè)化的運作,更能保證家族財產的穩(wěn)定和收益均衡,有些家族基金除了國內的機構,還會選擇海外機構幫助打理資產。
經常有人問:“最合適的一種家族財富資產配置比是怎樣的?”實際上,這是一個無解的命題,畢竟每支基金的風險屬性都不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家族基金正漸漸進入更主流的視野,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
本文來源于投資界,作者:楊繼云
評論
全部評論(407)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