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三十而立”,雖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圣人,但我們還是不自覺地把孔子的這些自我評語作為人生不同階段所應達到的生活理想狀態(tài)。
現(xiàn)實生活中,好像一直存在著某種既定的“潛規(guī)則”:三十歲對于職場人士是某種隱形意義上的分水嶺。在三十歲“大限”之前,若能由專業(yè)崗轉到管理崗,就意味著從此在管理這條道路上前行。相反,如果沒能在三十歲之前走上管理之路,接下來的機會一般情況下會越來越少......
那么,到底什么樣的人才能夠脫穎而出,走到管理崗?那些沒有轉崗的人,后來都怎么樣了?小編在知乎17萬贊答主Juan這里找到了答案。
什么是“位置紅利”
職場人士對管理崗的迷戀,并非只是出于虛榮,而是有真金白銀的利益在背后影響。那就是管理崗位這個“位置”本身能帶來的資源,會日復一日帶給在位者獨特的滋養(yǎng)。
在一個相對靜止的環(huán)境里,顯而易見是以實力為區(qū)分,因為這時候“位置”的變量并不大。比如在學生時代,每年的高考、考研、申請海外學校都是固定的程序和差不多的時間,所有人都有機會,拉開差距的是每個人的實力。
但真實世界中,大部分情況下環(huán)境都是動態(tài)的。位置本身的價值,在很多時候?qū)€人實力有著碾壓式的作用。位置本身的合法性,如同一把鋒利的武器,能讓上位者擁有很大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位置也具備磁石一般的力量,一個資質(zhì)中上的人被放到一個能積累資源的崗位上,過幾年他就會成為一個眼界開闊、資源豐富的人。
位置是地盤,搶到肥沃土地,只需要稍加用心,就能年年豐收;沒搶到好地,守著貧瘠的土地,即便非常努力可能收獲也甚微。通常來說,職場中肥沃的位置,屬于管理崗。
所以,無數(shù)人想要在三十歲之前走到管理崗,為的就是占據(jù)好位置,以獲得位置紅利。這是一場限時搶奪賽,壓在每一個參賽選手頭上的,除了巨大的競爭壓力,還有倒計時的時間嘀嗒。
然而,三十歲的口哨聲吹響,勝負結果出爐,那些有幸上位的選手就能松一口氣嗎?
三十歲走到管理崗,意味著更嚴峻的挑戰(zhàn)
事實并非如此。一個讓人不安的真相是,三十歲走到管理崗,并不是從血海拼殺成功進入安全區(qū),而是另外一條兇險的挑戰(zhàn)之旅。
去做管理聽上去高大上,并且有輝煌的前途作為念想,實則是條不歸路,運氣好或者天生有領導力的一路升升升,積累隱性權力和行業(yè)人脈,進入職場安全區(qū)間,影響范圍超出區(qū)所在公司,不用擔心人老珠黃被踢出行業(yè)大局。想要離職出來創(chuàng)業(yè),打幾個電話吃幾頓飯,資金和團隊湊齊。
不過,也有運氣不好或者領導天賦普通的管理者,升一點點就不升了,停留在初級或者中級管理者的位置上,自身的手藝卻在管理歲月里消散。停在半山腰,命運跟所在公司捆綁。如果公司騰飛,自己身價上漲,還能去低幾個層次的公司當高管;不幸公司不溫不火,很有可能人到四十找不到工作。
我跟好多工作十來年的人交流過一個問題“你剛工作時候的領導(總監(jiān)、副總裁)們現(xiàn)在怎么樣了?”然后我們發(fā)現(xiàn),相當多的前總監(jiān)、副總裁們現(xiàn)在找不到工作,要么拿出積蓄在創(chuàng)業(yè)(嗯,當然沒有人愿意投資,只能拿自己的錢),要么在家炒股,還有靠在體制內(nèi)工作的老婆生活的。
三十歲走到管理崗,意味著更嚴峻的挑戰(zhàn),闖關成功者進入下一階,更大的自由和更廣博的人生體驗。而在下一關中的失敗者,會慢慢回味自己當初轉管理是否值得。
但這并不是說三十歲還沒有走到管理崗的人都混好了。如果沒有手藝,即走不了專家路線,那么此后的境遇會是一連串的喪,在不怎么樣的公司和不怎么樣上的項目上蹉跎掉生命。
沒做上管理,如何風生水起?
在三十歲后沒做管理還風生水起的,都是手藝活兒好的。
朋友的大學同學Z,早年在一家大服飾公司做設計師,性格簡單,不善于交流,自然也沒有在職場體系里升職。Z的業(yè)余時間全花做手工皮包上,由于從小美術功底扎實,自己又多年來琢磨做包的手藝,由一開始的給親朋好友做皮包,逐漸有了口碑相傳的訂單,現(xiàn)在開了自己的工作室。
由于產(chǎn)品定位高端,且品質(zhì)與設計均上佳,客戶非富即貴,訂單都得排到幾個月以后。Z還是那樣不善言辭,但是無論從專業(yè)上還是收入上,Z可以說是實現(xiàn)了職業(yè)安全與物質(zhì)優(yōu)裕。
有趣的是,Z在開了工作室后,還是專注在手藝本身,他設計和制作皮包還是親力親為,并且享受其中的樂趣。
所以,如果可以,不要丟掉手藝。很多人在攀登不上管理崗位之后,對發(fā)展自己的軟技能(與人交流的技巧、辦公室關系的平衡術等等)有所幻想。仔細分析來看,軟技能看似門檻低,但是更加考驗人,而且水深莫測,一不小心就是萬丈深淵。
要習得手藝,需要耗費漫長的時間,投入巨大的心力,但是一旦你擁有手藝,就不必要太過卑躬屈膝。有一些人沒有機會或者沒有天資擁有手藝,只能在軟技能上下功夫。如果你有練就手藝的途徑,建議年輕時候苦一點,練手藝,中老年以后就會知道回報多大。
評論
全部評論(390)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